千万人口大市多条公交停运,回应:暂无力恢复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咨询,河北省保定市停运的公交线路是否还有望恢复,如果恢复要等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购买新公交车? 该网友表示,现在韩庄街市民家门口唯一一辆18路公交车一直停运,出行没公交车可坐,我们一直在期盼公交能正常运营。 据公开资料梳理,近年来多地爆出发生公交车线路停运或削减事件。 保定市民:家门口唯一的公交车停了 官方回应:暂无力恢复 保定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6月27日回复称,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公交客运量骤降,公交运营收入不足正常经营的30%,并始终处于低迷状态,公交公司经营资金异常紧张,同时首批购置的纯电动公交车动力电池已超出质保期限,存在安全隐患,已不具备安全运营条件,被迫全部退出营运,公交运力安排受到了严重影响。 公交公司只能根据现有运力情况,重新统筹调整线路车辆配置,以向客流集中线路倾斜、向上下班高峰时段倾斜为原则,最大限度地保障更多的市民出行。以公交目前经营现状,暂无力恢复包括18路在内的临时停运线路运营,在公交运力、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公交公司需优先考虑恢复市区内临时停运的23条线路保证市民正常出行需求。 去年11月,保定市公交公司曾发布公告称,受疫情持续反复影响,市公交公司经营举步维艰。为了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公交公司于11月15日起对7路、26路、36路、38路、53路、105路、108路、207路等8条线路采取临时停运措施。 图片来源:保定公交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 市公交公司当时表示,由于公交客流持续下滑,客运收入断崖式下降,成本居高不下,经营资金几度断档,只能采取融资、拖欠费用等方式勉强维持,且融资资金已所剩无几。同时因电车燃料电池、燃气车超使用年限等问题近900台公交车辆已不具备安全运营条件,被迫全部退出营运,公交运力安排受到了严重影响,以公交目前经营现状能保证现运营状况已实属不易。 今年2月,保定公交公司又对外发布消息称,公司克服经营困难和运力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将全部可用运力最大化输出,调整后公交主干线高峰时段发车间隔将控制在12至15分钟之间,其它线路各时段发车间隔也相应调整缩短。 据保定市人民政府网站,保定是首都“南大门”,以“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而得名,常住人口1143.72万。 保定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88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42317元,比上年增长4.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149.2亿元,下降2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3.4亿元,增长5.3%。 近年多地市公交线路停运 据顶端新闻记者梳理,近年,爆出削减公交线路甚至停运的城市,多为三线靠后的地级县级市。 2022年11月,河北张家口尚义县公交停运,当地政府无奈从外地租用公交在城区运营;今年2月,保定易县公交停运,其他县区公交线路削减,居民逐渐失去对城区公交的信任。 2022年7月,广东博罗县多条公交线路停运或削减班次,引发市民投诉。据当地市民反映,7月2日,1路、3路、4路、5路、L6B、L6等多条公交线路班次突然减少,有的甚至全面停运。上述六条线路均属博罗公汽运营。 博罗县网络问政平台 8月,湖南耒阳8家公交公司发出停运联合声明;12月,辽宁葫芦岛建昌县部分公交线路暂停。 进入2023年,1月的广州番禺多条便民服务车突然关停,尚上名筑、中海左岸澜庭、亚运城天韵天峰、富豪山庄、智联汽车小镇、凯德·山海连城、珠江未来城等十几个住宅小区居民出行不便。 对于便民车为何停运,广州悦畅交通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2022年电动自行车政策性放开后,群众出行模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便民车客流大幅下降。公司经营亏损严重,目前无法依靠自身维持营运,已多月无力支付员工工资。 记者还发现,悦畅交通的经营问题早有显现,2022年9月曾公告称因亏损严重暂停便民26号线,次月以相同原因暂停了奥园广场至番禺广场便民车线路。 当记者询问悦畅交通工作人员,经营困难是否受快速扩张的影响时,对方称:“做民生项目,如果没有政府的一些相关政策的扶持,是很难持续经营下去的。单靠这个(经营)收入,确实是很难的。” 国补停发,公交事业受打击 进入到2020年,圈内传出风声,对于新能源车,国家不再予以补贴。 2022年,“第二只靴子”落下,财政部《关于〈延续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政策建议的答复》(下文简称《答复》)中说:“城市公交属于地方事权,宜由地方承担相关支出责任”、“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的既定政策目标已经实现”。 这意味着国家层面对新能源公交运营补贴已经结束,这对主要依靠国家运营补贴生存的民营公交企业来讲,是一次沉重打击。 保定易县一民营公交公司负责人郜良说,光河北保定市,各县区7成的公交公司都为民营,且各家新能源车普及率较高。 《答复》中也提到了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情况:全国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占比接近70%,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西藏等省份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80%,广州、深圳等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90%,长沙、拉萨等城市公交车全部为新能源公交车。 “据我所知,不管国营还是民营公交公司,都依赖国补。”保定涞源县一民营公交公司负责人李光透露,国补获得的收入,一般占全年公司营收的四到五成,这个比例伴随三年疫情和城市出行方式的多样化的影响,逐步递增,“而失去国补,几乎所有的公交公司都会赔钱”。 私家车多、共享电单车的密布局为共性,“乘坐公交车的人群,基本为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学生。”李光说。 公交车唯一的收入就是车票,定价权和线路也不在各公司手中。随着“保民生”的呼声越大,公共交通公益性越发凸显,可对于公交公司来说,盈利空间狭小。司机不够、线路削减、乘车间隔扩大,一段时间,居民将投诉电话打爆,也无济于事。 “后来大家也疲了,大不了不坐公交。”郜良说,“不坐车没收入,于是陷入无尽的恶性循环。”
专家:公用事业发展,须有政策倾斜
居民出行方式增加、出行习惯的更改,挤压公交事业的发展空间,失去补助犹如雪上加霜。
上海财经大学500强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健分析,要服务、不具营利性,就一定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
“在大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保民生,发展公用事业,各级政府应该给出政策上的倾斜。”周健告诉顶端新闻记者,“这与该事业是否为国有和私营无关,同样也是所有公用事业持续发展,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河北保定县区民营公交公司提供的材料
在经历将所有房产抵押贷款、银行催收、借遍所有民间借贷也不足支付公司不断攀升的运营费用后,河北省18家县市民营公交公司的负责人一起,来到石家庄,递交了一份《关于落实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和落实财政补贴》的反映材料,希望引起省政府的重视,帮助其尽快解决现存问题。
公交企业提出几点诉求,一是希望河北省政府出面协调,兑付2020年度新能源公交车的运营补贴,二请省里出台相关购置补贴政策。
“国补停发后,《答复》中虽说城市公交属于地方事权,宜由地方承担相关支出责任,但省市县均未研究出具体政策。”李光对顶端新闻记者说,“为此,我们希望政府出台明确的公交行业指导性文件,河北省现在使用的文件发布时间为2013年,已明显滞后,据我了解,全国多省份情况雷同。”
来源:澎湃新闻、顶端新闻、南方都市报、保定市人民政府网站、博罗县人民政府网站
SFC
本期编辑江佩佩实习生谭雅涵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