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扇贝是“中暑”而亡?拟计提6.29亿存货跌价准备…
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单位海域养殖强度的增加,使依赖海域自然生态系统提供营养物质的养殖贝类因饵料短缺,品质下降。”獐子岛称。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
记者丨饶守春
2月5日上午,深陷“扇贝去哪儿”第二季的獐子岛(002069.SZ)披露了对此次事故的初步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獐子岛认为降水不足、海水温度偏高,以及养殖规模过大,局部超出养殖容量,是此次存货异常的主要原因。
具体而言,獐子岛表示,受降水影响,2017年长海县降水只有历年平均值66.8%,降水量大幅下降,导致海域内营养盐补充不足,以硅藻为代表的虾夷扇贝饵料水平受到影响。其中,2017年年均硅藻数量较历史均值下降52.9%。
同时,2017年数据显示獐子岛海域高温期(日平均水温≥23.5℃)总天数达42天,且连续持续39天,较上年同期多18天。底层高温期(7-9月)平均水温17.9℃,较上年同期高1.2℃。
有关这一原因,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在此前的报道中提及,自去年11月时獐子岛开始发现存在扇贝死亡现象,首要原因或是海水温度造成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獐子岛披露的信息中并未写明扇贝是否死亡。
与此同时,如果真如獐子岛披露的原因一样,连续两次因为海水温度问题导致的扇贝存货出现异常,那公司近年来频繁投入建设的环境监测系统,是否又曾起到过预防的作用?
2012年与2013年年报中,獐子岛曾明文表示“已在海域范围内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监测潜标网,对底层水温变化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2016年则披露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导在公司海域内建设的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黄海海洋观测研究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毕。
这些预防监测系统为何一而再地“失效”,未能阻止扇贝的“消失”?
同时在2014年时,即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指出在2014年6-8月,獐子岛确权的西部海域底层水温波动幅度明显高于历年平均水平,且日变化频繁对海水养殖类生物的生长、存活产生较大影响,但上市公司也始终没有采取任何举动,至10月却披露存货出现异常。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獐子岛养殖规模扩大,局部超过养殖容量引发的。数据显示,目前长海县虾夷扇贝浮筏养殖面积高达30余万亩,底播养殖面积近500万亩。
“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单位海域养殖强度的增加,使依赖海域自然生态系统提供营养物质的养殖贝类因饵料短缺,品质下降。”獐子岛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獐子岛历年披露的数据发现,自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以来,这家公司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一直处于一种盲目地扩张中。
数据显示,2006年獐子岛养殖海域仅为65.53万亩,至2014年是养殖海域已经高达360万亩。同时,公司的底播面积也大幅增加,从2007年的30万亩,扩大至2011年时的130万亩,以及目前的500万亩。
在上述多个原因下,獐子岛最新披露的计提跌价准备数据为6.29亿元,全部计入2017年损益。其中,拟对107.16万亩海域成本为5.78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进行核销处理,对24.3万亩海域成本为1.26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5110.04万元。
对于再度出现上述情况,獐子岛称,公司拟订了调整产业及产品结构(如将虾夷扇贝底播区面积由234万亩压缩至约60万亩)、保障现金流安全、引进战略投资者等11个方面的措施,试图解决日后该问题的三度出现。
(编辑朱益民)
21君
小伙伴们,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百万读者都在看……
阿里年薪40万招的老人亮相:83岁精通网购,62岁会搞H5动画,小编看后颤抖了...
张泉灵: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引人深思!)
本期编辑陈思
21君
老铁们,给21君点个赞再走呗~